•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四局文苑

    張家口的風

    發布日期:2023-04-17   信息來源:第一分局   作者:雷星亮  字號:[ ]

    張家口,又稱“張垣”“武城”,也被戲稱為全國最會刮風的城市。

    2021年7月,我因工作調動來到張家口,初入張家就遇到幾件略顯尷尬的事。親戚朋友一聽要去張家口,隨口說到,“哇,張家界”,宛如最初參加工作時,給大家說到要去青海,他們蹦出的那句“哇,青島?”。

    來時正處7月,享受了夏都夏天帶來的歡樂,張家口的炎熱讓人著實無法適從。到了10月,伴隨而來的就是“著名的”張家口的大風,后來也從張家口“土著”小伙伴的口中熟知了張家口大風的幾個梗,例如一年兩場風,一場刮半年;別的城市刮風,像是媽媽的手輕撫臉龐,張家口刮風,吹在臉上感覺就像是后媽的巴掌;想在張家口的大風天邊走路邊聽歌的朋友,請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耳機,避免發生耳機被風吹跑你連追都追不回來的尷尬。

    尚義抽水蓄能電站地處張家口尚義縣,尚義縣為壩上四縣之一,位于張家口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勁風不斷,特別是冬春季節風力更大。冬天的尚義最低溫達到了零下三十度以下,如果大風的天氣里又恰好遇到了下雪,那場面就更壯觀了,雪片就像有了buff加成一樣,給原本只有“物理傷害”的大風又加了一層“穿透”效果。

    去年冬天一個普通的上午,因為要對冬季工地大干進行一期專題宣傳,我來到上水庫作業面采風。剛下過雪的工地還到處白雪皚皚,陽光很好,但依然寒風凜冽。

    脖子上掛著相機,頭上戴著棉安全帽,身上裹著厚厚的幾層衣服,手一直離不開兜,仿佛想把每一塊裸露在外面的地方都包裹進去。根據宣傳要求,先是對個人進行特寫拍照和采訪,隨即我來到上庫趾板的位置,一個工人正在綁扎鋼筋,那時大概是上午10點多鐘。通過交談,得知工人師傅姓李,從早晨到現在,已經上工3個多小時了,一個扎鉤、一把扎絲就是他所有工具。一個個長20厘米,直徑0.6毫米的扎絲在李師傅看似笨拙的手上變得輕盈靈活,三五秒鐘的時間,一根扎絲就把鋼筋牢牢固定,一天的時間,李師傅能完成近萬個扎絲固定。

    李師傅來自四川南充,今年已經52歲,從事建筑行業已經30余年,無論春夏秋冬,工地就是他的工作場所?!拔覀兏善鸹顏?,雙手就閑不下來,來回穿梭在鋼筋之間,就不覺得冷了?!?/p>

    說起這邊的天氣,李師傅也是直搖頭,“太冷了,太冷了,出來打工這么多年,走南闖北,這個地方真的太冷了”。

    綁鋼筋看似簡單,其實也是一個手藝活,考慮到手的靈活,不到凍得受不了,他一般不會戴手套。即便是戴上手套,也不能戴太厚的,要不會影響正常施工進展。說起手套,李師傅有些不好意思,他說,因為雙手需要不停的和扎鉤及扎絲打交道,如果戴手套的話,磨損也非常厲害,基本兩三天就得一副手套。因為長時間右手拿扎鉤、左手拿扎絲,脫掉手套后,李師傅左手的拇指中間已經長出厚厚的繭。當天的采風大概持續了有四五個小時,感受最深的莫過于大家在與寒風、低溫中的對抗,想想自己僅僅是在外面那四五個小時,就有點受不了,瞬間感覺自己的抱怨是那么的矯情。

    張家口風很厲害,張家口的冬天很冷,但它卻吹不動每個水電人熾熱的心。他們沒有閃光耀眼的名字、沒有華麗動人的外表,但他們卻始終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他們沒有輝煌的成績、沒有慷慨的豪言壯語,卻有著實現目標的堅韌毅力,這也許就是水電人的精神內涵吧。






    【打印】 【關閉】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国产一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