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大國工匠】田得梅:解鎖毫厘間的操作“密碼” | |
| |
2月28日晚,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在南京揭曉。頒獎晚會上一位身材瘦弱的天車司機憑借精湛的技術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就是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唯一的女性——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機電安裝分局天車司機田得梅。 駕駛千斤重的橋機,多年來憑借“零失誤”贏得整個行業的認可,田得梅通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能,在“大國重器”的舞臺上留下一段印記。 主動請纓勇挑重擔 被稱為“大國重器”的白鶴灘水電站是當今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安裝調試單機容量百萬千瓦水電機組的復雜性和難度遠大于世界上已有機組,沒有現成的技術可以參照。在發電機組安裝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號機轉子,直徑16.198米,最大高度3.826米,要完成這一次史無前例的吊裝,把這個龐然大物精準吊入到坑位內,難度不言而喻。 2020年8月18日,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迎來吊裝時刻。田得梅主動請纓,接受了這個艱巨任務。 吊裝時,面臨51毫米的吊裝誤差,在眼睛無法看到的情況下,田得梅憑借多年的吊裝操作經驗,用時77分鐘將轉子順利吊入1號機坑就位,一次性順利完成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吊裝,全面吹響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攻堅號角。 22天后,白鶴灘水電站2號機組轉輪實現成功吊裝。2021年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順利投產發電。 操控技巧刻進“肌肉記憶” 從2007年參加工作,田得梅一直奮戰在水電工程建設一線,參與了多個水電站建設及機組檢修工作。 “就像開汽車一樣,不同的司機給乘客帶來的乘坐體驗不同,開橋機也是同理,千萬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是把設備或材料從一個地方吊到另一個地方?!睅煾档脑捲谔锏妹沸闹猩钌盥裣铝恕捌椒€駕駛”的種子。 如何把這些特殊的“乘客”舒適地吊送至指定區域,成了田得梅清晰的探索追求方向,2平方米不到的天車操作空間,在她眼中卻有數不盡的“小門道”。轉子吊裝難度大,成百上千次的重復練習,和對橋機知識的鉆研,田得梅將每一個操控技巧都刻進了“肌肉記憶”。 每發現一個駕駛小竅門,田得梅都會繼續摸索直至完全找到“手感”。日積月累,田得梅總結出了“眼看、耳聽、鼻聞、腦想、手腳動”的“人機一體”操縱技巧。 為了鍛煉自己的耐心、細心,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田得梅特意買了毛線和十字繡磨性子?!跋裎覀冞@個工作就是要靜心,你不能急躁,我們下班后繡十字繡,就是為了靜下心來、磨磨性子?!?/p> 15年里,她先后參與完成了大小18臺轉子吊裝,慢慢成長為國內為數不多,可以完成巨型精密裝置吊裝的橋機司機。沒有捷徑可走,在挑戰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田得梅終于解鎖了毫厘間的“操作密碼”。 “傳幫帶”打造水電“空姐” 15年里,田得梅輾轉奮戰在水電工程建設一線,見證著我國水電事業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快速發展。她也從曾經的“徒弟”變成了別人的“師傅”。 2019年,水電四局“天車班”正式組建,田得梅成為“天車班”班長。白鶴灘左岸廠房共安裝有2臺1300噸、1臺160噸和1臺50噸橋式起重機,駕駛這些龐然大物的是“天車班”14名成員,她們都是女性,平均年齡只有24.5歲。 每次作業,田得梅都會要求“天車班”成員提前半個小時上橋機進行試車,對橋機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設施的完好情況。 “師傅兢兢業業、刻苦鉆研的精神,將一直影響著我們,我覺得想要干好這份工作,要仔細,更要專注?!碧锏妹返耐降茑嚌M平說。 田得梅在工作實踐中通過“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學技能傳授給徒弟。如今她帶出來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夠獨立負責吊裝作業。一項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記錄著“天車班”不斷成長的足跡,也凝聚了這群“空姐”的智慧和汗水。 田得梅所帶領的“天車班”2021年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她個人先后榮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中國電建“電建工匠”、中國電建“起重機械操作專業特級技師”等榮譽稱號。 http://web.app.workercn.cn/news.html?id=274882 | |
【打印】 【關閉】 |